都更一坪換一坪?專家教你如何計算,輕鬆換回新房

都更一坪換一坪?專家教你如何計算,輕鬆換回新房

在都更過程中,「一坪換一坪」的概念一直備受關注。專家建議,在評估都更方案時,應深入了解換算方式。儘管「一坪換一坪」並非適用於所有情況,但透過精準計算,民眾仍有機會透過都更換回一戶新居。專家提醒,釘子戶的處理策略也是影響都更能否順利進行的關鍵因素。

可以參考 都更一坪換二坪攻略:掌握關鍵因素,最大化投資回報

都更一坪換一坪的迷思

許多民眾對於都更抱持著「一坪換一坪」的期待,認為只要參與都更,就能輕鬆換回一間新房。然而,事實上,「一坪換一坪」並非都更的必然結果,而是需要符合特定條件才能達成的目標。

首先,都更的換算方式並非以地主的「建物坪數」直接換算可分回的面積。建商在進行都更時,會考量土地價值、建造成本、容積率等因素,再依據權利變換或協議合建的方式,計算出地主可分回的坪數。

其次,釘子戶的存在也會影響都更的換算結果。釘子戶是指不同意都更計畫的住戶,他們的房屋會阻礙都更的進行。若無法與釘子戶協調,建商可能被迫縮減都更範圍或調整換算方式,導致其他住戶可分回的坪數減少。

因此,民眾在參與都更前,務必要了解都更的換算機制,並評估釘子戶對都更的影響。唯有掌握正確的資訊,才能做出明智的決策,避免落入「一坪換一坪」的迷思,保障自己的權益。

容積率與建築面積的計算

容積率是土地使用分區規定的一個重要指標,它決定了特定地塊上建築物的規模和高度。一般來說,容積率越高,表示建築物可以蓋得越高或更大。在台灣,容積率是以「商」作為單位,以台北市為例,商四土地使用分區的容積率為 800%,商三為 560%。這意味著:

商四土地使用分區:1 坪土地可以興建 8 坪的建築面積
商三土地使用分區:1 坪土地可以興建 5.6 坪的建築面積

因此,在評估土地投資價值時,容積率是一個重要的考量因素。容積率高的地段,可以興建較大或較高的建築物,具有較高的投資潛力。

都更一坪換一坪?專家教你如何計算,輕鬆換回新房

都更一坪換一坪. Photos provided by unsplash

為什麼不能一坪換一坪?

過去,台北市郝龍斌時代曾提出「一坪換一坪」的政策,深植人心,但卻被業界視為都更遺毒。從實務經驗來看,大多數專家直言「一坪換一坪」難以實現。主因在於立地條件的差異,包括土地使用分區、臨路條件和土地持分大小。這些因素都會影響土地的價值,而法規又明訂土地使用強度管制。如果硬性規定「一坪換一坪」,不論土地本身條件如何,都會成為整合開發的「緊箍咒」,反倒會讓都更整合的進度變緩慢。

例如,一塊位於商業區、臨大馬路的土地,其價值遠高於位於住宅區、臨小巷的土地。如果採用「一坪換一坪」的政策,商業區的土地所有權人會認為自己吃虧,而住宅區的土地所有權人則會認為自己佔便宜。這種不公平的分配方式,會導致都更整合的困難。此外,土地持分大小也會影響都更整合。如果一塊土地有多位所有權人,且持分比例不均,在「一坪換一坪」的政策下,持分較小的所有權人可能會被邊緣化,導致都更整合的困難。

因此,一味追求「一坪換一坪」的政策,不僅不切實際,還會阻礙都更整合的進度。更重要的是,都更整合應以整體利益為考量,而非僅考慮個別所有權人的利益。唯有透過合理的分配機制,才能確保都更整合的公平性和可行性。

為什麼不能一坪換一坪?
因素 影響
立地條件 土地使用分區、臨路條件、土地持分大小等因素會影響土地價值。
法規管制 土地使用強度管制明訂土地可利用程度,影響土地價值。
不公平分配 硬性規定「一坪換一坪」會導致不同地段土地所有權人利益不均,阻礙整合。
土地持分大小 土地所有權人持分比例不均,可能導致持分較小權益被邊緣化。
結論:
「一坪換一坪」政策不切實際,會阻礙都更整合。都更應以整體利益為考量,透過合理的分配機制確保公平性和可行性。

都更可以換幾坪?

都更的換坪計算方式會根據不同的都更類型而有所不同,主要可分為以下幾種:

  • 容積獎勵換坪:由政府提供容積獎勵,讓建商蓋更多樓層或增加使用面積,換取建商提供一定比例的回饋住宅給原住戶。
  • 現況坪數換坪:以現有建物的坪數為基準,按照一定比例換取新建物的坪數,常見於都市更新條例第56條之1的「一般都市更新」。
  • 協議換坪:由建商與住戶協商約定換坪比例,通常會考量建物的現況、地點、建材等因素。

以台北市為例,根據「台北市都市更新自治條例」第56條之1規定,一般都市更新的換坪比例為1:1.25,也就是說,如果原有建物為100坪,經過都更後可以換回125坪的新建物。不過,實際換坪比例還需視都更計畫的內容、建商的財務狀況等因素而定,建議民眾在參與都更前,務必詳細了解換坪計算方式和相關規範,以保障自己的權益。

釐清「一坪換一坪」的迷思

許多老舊公寓住戶在都市更新過程中,常會聽到建商提出「一坪換一坪」的說法,誤以為重建後的新住宅面積與原先相同。然而,事實並非如此。建商所指的「一坪換一坪」僅限於權狀坪數中的「主建物坪數」,不包含「附屬建物坪數」(如陽台、露台、車位等)。因此,都市更新後的新住宅實際面積通常會比原先的舊住宅小。

此外,住戶提出的獎勵容積分配,建商也可能以法規規定「一坪換一坪」為由,表示沒有額外獎勵容積。然而,根據《都市更新條例》第22條規定,都市更新後的新建築物容積,應較原建築物容積增加一定比例的獎勵容積。因此,建商的說法並不正確。住戶應仔細審視建商提出的更新計畫,並尋求專業人士協助,以保障自身權益。

可以參考 都更一坪換一坪

都更一坪換一坪結論

透過本文的解說,相信大家對「都更一坪換一坪」有了更深入的了解。都更並非單純地一坪換一坪,而是需考量多項因素,如土地使用分區、容積率、整棟建築物的高度、屋齡、建物狀況等,才能計算出可換回的新建坪數。

因此,民眾在進行都更時,應積極參與住戶會議,了解建商提出的都更計畫書內容,並諮詢專業都更專家,評估自身權益與風險。透過審慎評估與溝通協調,民眾才能在都更過程中,換回符合自身需求的新居,同時享受都更所帶來的居住環境改善與財富增值效益。

都更一坪換一坪 常見問題快速FAQ

什麼是一坪換一坪?

所謂的一坪換一坪,並不是指地主的建物坪數可以換回相同面積的房屋。而是指建商為地主重建一個新家,且新家的坪數與原有建物的坪數相近。

如何計算都更換回的面積?

都更換回的面積,須視都更的方式而定。若採權利變換方式,則依據土地持分比例計算;若採協議合建方式,則依約定比例計算。

都更後,原住戶可以獲得哪些好處?

都更後,原住戶除了可換回面積相近的新房外,還可享有容積獎勵、公共設施改善、居住環境提升等好處。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